24小时电话

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典故)

admin1周前592

大家好,关于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典故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2.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谁说的出自于哪不可能是孔子吧
  3. 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有道理吗
  4.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对现在的社会还能起作用吗
  5. 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溺爱出逆子”,你怎么看
  6. 棍棒之下出孝子这句话的意思
  7.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典故

为什么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三棍棒底下打出的孩子出孝子?

这样的说法我不赞成。想想看,一个闲棍棒打大的孩子多为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叛逆,一个极瑞呆笨,极少数成人走上成功之路的人性格武断,甚致超越自己的爸妈也会念记亏欠。我想说善言善语,严慈分明,正能正引教出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更孝敬。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谁说的出自于哪不可能是孔子吧

“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这些都是民间俗语。不是孔子。基本介绍: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有道理吗

棍棒底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话我个人认为是有道理的。人的成长需要经风历雨的锻炼,不候锻炼是难成材的。人的成败忠孝叛逆并不是天生的,多是后天历炼而得。人要有孝,要成材,就得培养与修炼,用棍捧打,也是一种培养与修练必要的手段,人在无知不懂事时,需要教育传授,教而不听,则要来严的,就要有棍棒侍候,教育要奖惩并用,不可只奖不惩,棍棒侍候就是惩的一种手段。只是要掌握好分寸有度,不可打重打残了,用棍棒打,只是教训一下已,目的是使儿女学好,如果懂事明理好学,自然用奖不必惩了。凡被打疼有教训的,更易学好培养成材,所以会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人是惰性劣根的,在享受上,越好越想好,越懒会变更懒。培养儿女成长,不可娇纵太宠爱溺爱,那样的爱,不但不助人好,而更会使人坏而不成。慈母底下多败儿,就是说人受太多慈母般的娇纵宠溺,不但不利其成去,还会因此毁了人生。古今中外,如此的经验教训与事例,实在太多了。多少不但成了败儿,还坑了爹娘英名,这都有活生生的例子可说。所以教育儿女成长,不可一味娇纵宠溺,要奖惩并用才是。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对现在的社会还能起作用吗

棍棒不一定出孝子,但有一小部分孩子还是需要适当的棍子才能教上路。需要指出的是骄惯的孩子大概会给家庭带来损失,给社会造成危害。

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溺爱出逆子”,你怎么看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有的人把它当做至理名言,加以实施,“日渐精进”。更有甚者,把孩子打残、打死了。我想问问以“棍棒”来教育的家长们,达到效果了吗?

你们究竟是想“赢了孩子”还是想“赢得孩子”?

首先,我们来列举一下有些家长对“棍棒教育”所谓的好处:

1、制止了当时孩子的行为,表面看,是短期有效的。

2、孩子承认错误,证明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下一步应该会改正。

3、孩子怕家长了,家长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那我们再来谈谈“棍棒教育”的坏处。

1、孩子的模仿力是最强的。原生家庭的暴力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暴力行为,表现为对其它小朋友或同学的打骂、扔东西、恶语相向。

2、孩子认为解决矛盾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棍棒”,“棍棒”信手拈来,直击问题核心,可以迅速快捷地让事情暂停。

3、“棍棒教育”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心中缺失爱,活在“棍棒”惊吓中,影响孩子的脑垂体发育,使孩子内分泌系统紊乱,对孩子身心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

4、“棍棒教育”下的孩子,缺少认同,有可能会向外寻找依赖,从而交上社会上不好的朋友,成为“问题少年”。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你们真的相信“棍棒”能帮助你教育出自信、豁达、优秀、乐观的孩子吗?

棍棒之下出孝子这句话的意思

意思是:严苛的教育方法能教育出”孝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反映的是棍棒式家教,是采用暴力体罚方式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是与蜜糖式家教相反的一种教育方式。在一些家庭里,家长对孩子的骄纵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这种情境下,传统“棍棒教育”有所抬头,“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在中国,这是一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比较普遍和被认可的教育方式。

调查显示,在如何看待家长打孩子现象这一问题上,42.4%的人认为是轻微的处罚、吓唬一下有必要,21.7%的人认为该打时就打、让孩子长记性。认为教育孩子不能采取打的方式的只有36.2%。

更多的家长认为体罚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龄”而异,并主张惩戒要适当,以不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为前提,以劳动代替打骂成为孩子较为接受的受罚方式。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典故

曾子父亲曾点让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颗瓜苗锄掉,曾点大怒,认为儿子不用心,不认真,拿起棍子就打他,一直把儿子打昏。曾参醒后,马上到一边古琴而歌,以此表明自己孝顺,不会因为挨打就怨恨父亲。

后人根据这些史实,总结出了“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条毒害中国作子孙辈千年的歪理邪说。

儒家讲究孝顺,延伸到后世变成“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模式。因为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待父母的过错,要委婉的劝阻,如果他们不听,仍然要恭敬的伺候他们,即便心里忧虑也不能埋怨他们。而曾点和曾参他父子俩都是孔子的徒弟,曾点是孔子早期的弟子,曾参是孔子晚期的弟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典故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文链接:http://flzs.12364.com/flzs/7263274ee8881435.html

在线咨询
手机:18580068282
电话咨询1
免费热线:18580068282
电话咨询2
免费热线:18580286655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