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电话

酒后驾车致人死亡(民法典关于喝酒醉死后有何规定)

admin3个月前603

其实酒后驾车致人死亡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民法典关于喝酒醉死后有何规定,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酒后驾车致人死亡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醉酒驾车会被判死刑吗,酒驾如何进行处罚
  2. 司机醉酒驾驶车辆严重超速至人死亡的事件,如果走法律程序,应该判司机几年
  3. 醉酒驾驶致人死亡可以缓刑吗交通肇事中悔罪的表现有哪些
  4. 酒驾事故致副驾驶人死亡,应该怎么赔偿
  5. 2020全国酒驾伤亡人数统计
  6. 被醉酒驾车的人追尾怎么赔偿
  7. 民法典关于喝酒醉死后有何规定

醉酒驾车会被判死刑吗,酒驾如何进行处罚

本人认为,本案能判刑的概率很小。因不具备判缓刑的条件——必须是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才有可能判处缓刑,而本案的量刑,最低也得4年或5年。下面简述理由:

首先,对本案构成何罪进行分折

从醉驾致人死亡这个事实来看,行为人无疑构成了两个犯罪:醉驾行为就是危险驾驶罪,之后致人死亡的事实,又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前罪是拘役并处罚金,后罪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罪并罚的结果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这种情形下,法院判缓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那么,我为何在开头说判缓刑的概率很低?

那是因为,如果按上述判决了,可能会导致这个判决违反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所以,法官可能会用过失致人死亡罪来取代交通肇事罪。而过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本案是醉驾致人死亡,应难以认定为“情节较轻”,在这种情形下,数罪并罚,有期徒刑超过三年,因此,就排除了缓刑!

其次,简述下过失致人死亡罪与交通餐事罪之间的关系及适用规则

它们之间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就是过失致人死亡罪,类似一个大家庭,有很多成员,而交通肇事罪则是这个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在适用规则上,有如下考量:

——在一般情形况下,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普通法,而交通肇事罪是特别法,在这种情况下,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规则,定交通肇事罪。

——在特殊情况下——就是这种判决不能做到罪刑相适应时,则依罪刑相适应原则,不定交通肇事罪,而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三,本人认为,本案中如定行为人构成危险驾驶罪及交通肇事罪,则不能达到罪刑相适应的刑法的基本原则的要求,因此,应认定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及过失致人死亡罪,并实施数罪并罚。

综上所述,本案依据罪刑相适应的法律原则,行为人的刑期超过了三年,因此,难有被判的可能性。致于悔罪的形式问题,因已有人作了详尽的解释,本文就不再进行解答。

司机醉酒驾驶车辆严重超速至人死亡的事件,如果走法律程序,应该判司机几年

本人认为,本案能判刑的概率很小。因不具备判缓刑的条件——必须是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才有可能判处缓刑,而本案的量刑,最低也得4年或5年。下面简述理由:

首先,对本案构成何罪进行分折

从醉驾致人死亡这个事实来看,行为人无疑构成了两个犯罪:醉驾行为就是危险驾驶罪,之后致人死亡的事实,又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前罪是拘役并处罚金,后罪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罪并罚的结果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这种情形下,法院判缓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那么,我为何在开头说判缓刑的概率很低?

那是因为,如果按上述判决了,可能会导致这个判决违反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所以,法官可能会用过失致人死亡罪来取代交通肇事罪。而过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本案是醉驾致人死亡,应难以认定为“情节较轻”,在这种情形下,数罪并罚,有期徒刑超过三年,因此,就排除了缓刑!

其次,简述下过失致人死亡罪与交通餐事罪之间的关系及适用规则

它们之间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就是过失致人死亡罪,类似一个大家庭,有很多成员,而交通肇事罪则是这个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在适用规则上,有如下考量:

——在一般情形况下,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普通法,而交通肇事罪是特别法,在这种情况下,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规则,定交通肇事罪。

——在特殊情况下——就是这种判决不能做到罪刑相适应时,则依罪刑相适应原则,不定交通肇事罪,而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三,本人认为,本案中如定行为人构成危险驾驶罪及交通肇事罪,则不能达到罪刑相适应的刑法的基本原则的要求,因此,应认定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及过失致人死亡罪,并实施数罪并罚。

综上所述,本案依据罪刑相适应的法律原则,行为人的刑期超过了三年,因此,难有被判的可能性。致于悔罪的形式问题,因已有人作了详尽的解释,本文就不再进行解答。

醉酒驾驶致人死亡可以缓刑吗交通肇事中悔罪的表现有哪些

本人认为,本案能判刑的概率很小。因不具备判缓刑的条件——必须是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才有可能判处缓刑,而本案的量刑,最低也得4年或5年。下面简述理由:

首先,对本案构成何罪进行分折

从醉驾致人死亡这个事实来看,行为人无疑构成了两个犯罪:醉驾行为就是危险驾驶罪,之后致人死亡的事实,又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前罪是拘役并处罚金,后罪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罪并罚的结果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这种情形下,法院判缓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那么,我为何在开头说判缓刑的概率很低?

那是因为,如果按上述判决了,可能会导致这个判决违反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所以,法官可能会用过失致人死亡罪来取代交通肇事罪。而过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本案是醉驾致人死亡,应难以认定为“情节较轻”,在这种情形下,数罪并罚,有期徒刑超过三年,因此,就排除了缓刑!

其次,简述下过失致人死亡罪与交通餐事罪之间的关系及适用规则

它们之间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就是过失致人死亡罪,类似一个大家庭,有很多成员,而交通肇事罪则是这个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在适用规则上,有如下考量:

——在一般情形况下,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普通法,而交通肇事罪是特别法,在这种情况下,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规则,定交通肇事罪。

——在特殊情况下——就是这种判决不能做到罪刑相适应时,则依罪刑相适应原则,不定交通肇事罪,而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三,本人认为,本案中如定行为人构成危险驾驶罪及交通肇事罪,则不能达到罪刑相适应的刑法的基本原则的要求,因此,应认定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及过失致人死亡罪,并实施数罪并罚。

综上所述,本案依据罪刑相适应的法律原则,行为人的刑期超过了三年,因此,难有被判的可能性。致于悔罪的形式问题,因已有人作了详尽的解释,本文就不再进行解答。

酒驾事故致副驾驶人死亡,应该怎么赔偿

本人认为,本案能判刑的概率很小。因不具备判缓刑的条件——必须是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才有可能判处缓刑,而本案的量刑,最低也得4年或5年。下面简述理由:

首先,对本案构成何罪进行分折

从醉驾致人死亡这个事实来看,行为人无疑构成了两个犯罪:醉驾行为就是危险驾驶罪,之后致人死亡的事实,又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前罪是拘役并处罚金,后罪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罪并罚的结果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这种情形下,法院判缓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那么,我为何在开头说判缓刑的概率很低?

那是因为,如果按上述判决了,可能会导致这个判决违反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所以,法官可能会用过失致人死亡罪来取代交通肇事罪。而过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本案是醉驾致人死亡,应难以认定为“情节较轻”,在这种情形下,数罪并罚,有期徒刑超过三年,因此,就排除了缓刑!

其次,简述下过失致人死亡罪与交通餐事罪之间的关系及适用规则

它们之间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就是过失致人死亡罪,类似一个大家庭,有很多成员,而交通肇事罪则是这个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在适用规则上,有如下考量:

——在一般情形况下,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普通法,而交通肇事罪是特别法,在这种情况下,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规则,定交通肇事罪。

——在特殊情况下——就是这种判决不能做到罪刑相适应时,则依罪刑相适应原则,不定交通肇事罪,而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三,本人认为,本案中如定行为人构成危险驾驶罪及交通肇事罪,则不能达到罪刑相适应的刑法的基本原则的要求,因此,应认定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及过失致人死亡罪,并实施数罪并罚。

综上所述,本案依据罪刑相适应的法律原则,行为人的刑期超过了三年,因此,难有被判的可能性。致于悔罪的形式问题,因已有人作了详尽的解释,本文就不再进行解答。

2020全国酒驾伤亡人数统计

2020年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死亡交通事故1525起,造成1674人死亡,因酒驾醉驾导致非死亡交通事故7512起。

近年来,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在公安部交管局的部署要求下,始终坚持零容忍重拳整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在此高压态势下,依然有很多驾驶人明知故犯,用生命的代价来印证酒驾的危害。

被醉酒驾车的人追尾怎么赔偿

追尾,后车负全责,对方承担车辆赔偿责任。注意:醉驾并追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都是醉驾人的全责,醉驾人死亡的,其责任也是自己承担。由于是醉驾,保险公司也不会承担赔偿的。给他人造成损失的,醉驾人承担的部分,可以由车主承担连带责任。

民法典关于喝酒醉死后有何规定

关于喝酒致人死亡的规定是集中在我国《民法典》第1165条以及1179条和1190条当中的。比如说我们国家《民法典》第1190条明确的规定,因为醉酒丧失了意识情况之下所导致的侵权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关于酒后驾车致人死亡和民法典关于喝酒醉死后有何规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http://flzs.12364.com/flzs/f5a1daa9e168ae3a.html

在线咨询
手机:18580068282
电话咨询1
免费热线:18580068282
电话咨询2
免费热线:18580286655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