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别人骂我大佐犯法吗,以及大左是guy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大左是guy么
大左是GAY这事应该是假的
毕竟也没有什么证明,或者谁谁讲明大左是GAY,大左自从饰演了《咱们结婚吧》影视中女主的男闺蜜之后,就在网友的眼中,不是直男了,反正是哪儿看哪儿不直,其实这是大左的演技精湛吧,跟别的没有什么关系。
卡扎菲是个怎样的人
提起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不少人马上会想到骆驼、帐篷、女保镖,还有他在国内外惊人之举。这难道能代表真实的、全部的卡扎菲吗?难道真是如西方媒体和部分中国媒体曾报道的那样---“卡扎菲独裁专制,狂妄傲慢,思想偏激,生活奢华,喜好女色。”吗?然而,据中国前驻利比亚大使王厚立先生介绍,卡扎菲并不是一个疯子,也不是颗“无定向导弹”,卡扎菲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古兰经》从不离身。
卡扎菲生于利比亚南部费赞沙漠地区苏尔特的柏柏尔人卡扎法部落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九月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出任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1977年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成为“革命导师与领导弟兄”。1979年3月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九·一”革命领导人称号。执政期间利比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创立的《绿皮书》思想和第三世界理论对利比亚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影响深远。
他热爱祖国和阿拉伯民族,主张贫富均等;生活比较简朴,不嗜烟酒,不好女色。他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想象力的狂热的革命理想主*
据中国前驻利比亚大使王厚立先生介绍,卡扎菲并不是一个疯子,也不是颗“无定向导弹”,卡扎菲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古兰经》从不离身。他热爱祖国和阿拉伯民族,主张贫富均等;生活比较简朴,不嗜烟酒,不好女色。他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想象力的狂热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对当今世界有着独特的看法和表达方式,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传奇式英雄人物。
中国前驻利比亚大使王厚立先生说了他在利比亚任职时的感受,卡扎菲每次接见王大使时,都显得很有礼貌,微笑着迎送,没有傲气。他极少打断客人的讲话。从他的谈吐中,王大使能看出他很有思想,对国际上发生的大事都很了解。而且他的讲话颇有煽动性,常用特有的方式和语气表达他对事物的看法;有时还很生动,带点幽默,这与他在大型集会甚至国际会场上声嘶力竭、挥舞拳头抨击美帝国主义和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举动判若两人。
王大使还说出了以下一些有关卡扎菲真实而有趣的事:
1990年,王大使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驱车去班加西办事,途经一片新住宅楼。陪同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代表告诉他,这片住宅楼是他们公司几年前承建的。楼房刚盖好,就被附近许多居民抢占入住了。当地主管部门没有办法,只好向上头反映。卡扎菲知道后接见了住户代表,并对他们说:“你们是国家的主人,房子就是为你们盖的,住下吧!”于是众人高呼:“卡扎菲万岁!”
和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一样,卡扎菲年轻时也喜欢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有一次,他带着一名随从上街私访。他们来到一家诊所里。这名打扮成贫苦人的随从对医生说,他的老父病重,不能出门,恳求医生上门就诊。尽管苦苦相求,医生还是不答应。这时站在一旁的卡扎菲说:“医生,我要你因为这样对待一个垂危的老人而后悔一辈子。你必须离开利比亚,而且就在今晚。”当晚,利比亚警察就把那名医生驱逐出境。
还有一次,卡扎菲突然想起一件事要见埃及总统纳赛尔。当时负责他安全的警卫队正在南部沙漠训练。于是,卡扎菲就在未通知埃及方面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乘坐直升机去了开罗。直到飞机在开罗上空盘旋时,纳赛尔才知道卡扎菲来了。
有一次王大使回国述职休假,在外交部遇见中国驻埃及大使詹世亮。他笑着对王大使说:“你的好朋友卡扎菲突然又到了开罗,说有急事要立即会见穆巴拉克总统。当时我国李总理正在埃及访问,穆巴拉克总统只好对李总理解释说,他实在拿这位兄弟没办法,只好立即见他,请李总理原谅。”
1989年,卡扎菲率团到南斯拉夫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当时,有记者抢拍到这样的镜头:两名贴身女保镖紧跟着卡扎菲走进会场时,被东道国保安人员拦住。这时一名女保镖当即把保安人员的手咬了一口,没等后者反应过来,两名女保镖就迅速进入会场,追上卡扎菲并紧随其后。曾有媒体报道说她们都是卡扎菲的情人,其实不然。卡扎菲在女色方面很严谨。他非常重视妇女的地位和作用。他常说,之所以带着女保镖,把生命安全交给她们,说明信任她们。
利比亚对新闻控制极严,官员和百姓很少同外国人谈论国是,因此外国使团之间交往比较多。王大使曾听到任较早的外国大使们说,在利比亚,卡扎菲是唯一的权威,许多独特的制度都是卡扎菲的思想和理论的实践。比如,利比亚的大型集会和参观旅游活动往往被安排到几百公里、甚至一千公里以外的地方举行。尽管主人免去使团的食宿交通费用,有时还派专机接送,但由于组织工作混乱,随意更改行程,结果往往是一场活动下来,参加者都被弄得疲惫不堪。
对于卡扎菲与中国的恩怨,中国前驻利比亚大使王厚立先生认为,遇上这样一个有着对世界独特的看法和表达方式的利比亚领导人,你说他好也不好,你说他坏也不坏。卡扎菲与伊拉克的萨达姆以及巴拿马的诺列加等人60--70年代都在台湾接受过蒋介石政权的反*共培训;卡扎菲和他儿子前几年都还在跟台湾的国民党及民*进*党拉拉扯;但是,在一些国际事务上,卡扎菲又却站在中国一边,同时也给了中国很多在利比亚的利益(如石油、建设项目、产品市场等)。
不同国家的军人在一起,军衔还论高低吗
1943年12月8日,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中将,接到了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一份措辞含糊的急电,通知将会有一名英国将领来接替他的职务,要求他立即从阿尔及尔飞往突尼斯,迎接罗斯福总统。但是电文中却没有明确他新的职务,艾森豪威尔接电有些懵圈,是因为自己犯了错误被调回国内?还是另有重用?总之忐忑不安地去了。
艾克的军旅生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点都不算顺利,1915年西点军校毕业后,授少尉军衔投身部队,直到1941年5月才晋升第三集团军参谋长,挂上了一颗星的准将军衔。也就是从少尉到将军,整整耗时25年,如果没有这次大战,估计他再混几年就得退休了,毕竟此时他已经51岁了。
二战的爆发和马歇尔的青睐,使艾森豪威尔的职衔晋升进入了快车道,珍珠港事件爆发的第五天,也就是1941年12月12日,艾森豪威尔准将奉命到华盛顿报到,马歇尔当场问出一个非常宏观的问题:“你认为,我们(军事)行动的总方针是什么”?思考两个小时后,艾克拿出了自己的方案,马歇尔就一句话:我同意你的意见!
(马歇尔)
随之马歇尔任命其为陆军作战处少将处长,又过了三个月,艾森豪威尔被派到伦敦,担任美军欧洲战区司令,到职仅仅两个星期,再被晋升为陆军中将,这是他十六个月内获得的第四个军衔,已经创下了美军之最。理论上说,晋升三星中将的这一次,时间是非常仓促的,也不太合乎常规,原因就在于:少将军衔在伦敦确实太低了。
在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国阵营组建以后,伦敦已经成为盟军在欧洲战场的指挥大本营,包括英国、美国、自由法国、加拿大、波兰、荷兰等若干国家的军队将领,都扎堆挤在英国首都。那么作为代表美国军队的艾森豪威尔,如果仅仅挂少将军衔,实在是拿不上台面,因此无论是职务还是政治上的需要,都必须给他再次晋衔。
(艾森豪威尔少将)
虽然其他小国家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当时的英军名将蒙哥马利,还仅仅是陆军第五军的军长,已经挂中将军衔,而手下几乎没有一兵一卒的戴高乐,也挂着准将军衔,那么作为美国军队驻欧洲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如果艾森豪威尔继续挂着少将军衔,明显是不合适的。所以1942年初的这次晋升,完全是美国高层出于“考虑不同国家军队将领一起共事”的需要。
美国军队当时有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两套体系,"永久军衔"亦称"正式军衔",不经法律程序不得降级、停止或剥夺,属于军官个人终身所有(永久军衔在二战之前中将就封顶了)。而战时临时晋升的军衔称为"临时军衔",亦称"职务军衔",一旦失去与这个军衔相当的职务,临时军衔也就随之消失,降回到原来的永久军衔。
其实蒋军也照搬了这个模式,也就是分为“铨叙军衔”和“职务军衔”两类,意思大同小异。而担任军参谋长的艾森豪威尔准将,在短时间内连续晋升少将和中将,都属于“临时军衔”,总统一道命令即可,不需要通过国会审批,总之,他的职务和军衔应该匹配,在伦敦各国军队将领中间,不能显得过分低气。
回到开篇,在1943年12月初举行的美英“六分仪会议”上,已经就1944年在欧洲实施登陆定了调子,也就是决心在次年春季发起登陆诺曼底的“霸王行动”。并且在此时,美英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随着美国军队大力扩充、装备大增和逐渐投放战场,美军已经不再甘愿做英军的“配角”,而开始转为要当“主角”了。
尽管英国人不那么甘心,但是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已经让他们无可奈何,只能拱手交出盟军的最高统帅权,也就是说,在未来的“霸王行动”中,肯定是由美国将领来作为最高指挥官,这一点无庸质疑了。那么在美军现役将领中,又无疑以马歇尔最具资格也最合适,他是罗斯福的亲信、是陆军总参谋长、还是美军当时的最高军衔四星上将。
罗斯福最初确实是这个想法,美英双方的参谋长们、美军内部也都一致拥护,然而从德黑兰回来以后,罗斯福的态度变了。因为他发现,他身边已经离不开马歇尔这样一位沉着冷静、运筹帷幄以及谦虚温和的首席军事幕僚了,毕竟总统是文官,在战争期间严重需要一名职业军人作为军事助手,所以罗斯福最终决定牺牲马歇尔这次名垂青史的机会。
因此在“六分仪会议”刚刚结束后,罗斯福喊来马歇尔,在未事先通气的情况下,口授了一封致苏联政府的电文:“总统致斯大林元帅,已决定立即委任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霸王行动”。马歇尔一言不发,“在一张黄色便条上记录了内容,并交给罗斯福签字,然后面无表情地走了出去”,显然,马歇尔对此极度失望。
艾森豪威尔在突尼斯当面受领了任务,他当然很高兴,倒霉的是马歇尔,据说马歇尔一度不辞而别,去太平洋战场视察消气。就这样,艾森豪威尔再次升了官,他将成为同盟国开辟第二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欧洲盟军最高统帅”,那么当然,中将的职务也不够用了,毕竟英军陆海空三军的头目,皆为上将甚至元帅军衔。
(英军参谋长们)
1944年1月15日,艾森豪威尔抵达伦敦履新,司令部设于格罗夫纳广场的一栋大楼里,周围几乎全被美军各个单位征用了,因此该广场又被英国人称为“艾森豪威尔广场”。次日也就是1月16日,艾森豪威尔正式上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军衔晋升为四星上将,这也是当时美国军队的最高临时军衔。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尔在诺福克旅馆召开了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首次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了登陆作战的纲领,使这次会议成为二战中最重要的军事会议。会议在座的有英国空军上将马洛里(登陆战役空军总司令)、海军上将拉姆齐(登陆战役海军总司令)等等,如果艾森豪威尔再挂个中将衔发号施令,那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280多万大军,以及17万辆车辆和60万吨各类补给品,在艾森豪威尔的统一指挥下,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诺曼底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然而这还不算完,在1944年初,蒙哥马利也被调回英国,出任“霸王行动”地面部队总指挥,他的军衔已经是陆军上将。
欧战打到1944年9月1日时,英王为了表彰蒙哥马利的功勋,火线授予其陆军元帅军衔,也就是说,美国四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手下,已经指挥着英国的陆军元帅,这又有点尴尬了。鉴于美国军队数量已极大膨胀、美英两军并肩作战的客观情况,美国方面开始酝酿出台更高一级军衔:“五星上将”。
这事其实从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后,就开始进入立项和研究了,主要问题是什么称谓和首批五星上将的名单,需要美军高层认真讨论一番,所以直到1944年12月才正式颁布。毫无疑问,作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欧洲美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肯定要授予这个最高军衔,总不能继续被蒙哥马利压着一头吧?
因为五星上将就是西方国家“元帅”的同义词,无非是各个国家称谓不同罢了,而五星上将晋升的基本条件,就是必须担任过盟军战区指挥官职务、1944年12月15日,经国会批准,艾森豪威尔终于挂上了五颗将星,国会同时规定,五星上将军衔只在战时授予,且终生不需要退役。
所以啊,在世界主要国家军队(小国别朝里算)之间,无论是联合作战、军事交流和各种其他活动中,军衔仍然讲究“基本对等”的原则,而不能有出格的差距,这是一个惯例。包括盟军在会师柏林以后,盟军和苏军在进行接触、谈判、会议和重大活动中,也是如此,如果是朱可夫出席的活动,那么肯定是因为艾森豪威尔在场,否则派个中将、上将就完全可以对付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别人骂我大佐犯法吗和大左是guy么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