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征地的纠纷的解决方式是由向县级以上政府申请协调,协调失败可由人民政府裁决,对裁决结果不服可向法院起诉。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协议需要审查合同的主体是否合法。
一、
涉及征地的纠纷如何解决
涉及征地的纠纷如下解决:
1.请求由当地县级以上政府进行第一步协调;
2.协调双方未达成合意,则进一步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3.对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
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协议需要注意什么
1.审查签订合同的主体是否合法。和我们签订拆迁协议的一定要是拆迁人,具有法人资格,否则合同的签订会因为主体不明确、主体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而面临无法履行的风险。
2.约定违约责任。
3.明确约定合同履行的程序。很多拆迁项目都要求合同签订后马上腾退房屋,在交房后支付拆迁补偿款,有的项目甚至是要求先腾退房屋,然后才把拆迁补偿合同交给被拆迁企业和支付拆迁补偿款。
4.审查拆迁补偿合同是否对我们有不利的因素,有不公平的条款。
三、
征地补偿款的标准
找法网提醒你,征地补偿款的标准根据被征用土地的用途有所不同:
1.征用耕地的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
2.属于有收益的非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可按该土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6倍计算,征用无收益的耕地不予补偿。
3.征用柴山、滩涂、水塘、苇塘、经济林地、草场、牧场等有收益的非耕地的土地补偿标准为该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
4.征用人工鱼塘、养殖场、宅基地、果园及其它多年生经济作物的土地,按邻近耕地补偿标准计算。
各项征地补偿费用的具体标准、金额由市、县政府依法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